先创业还是先买房?半年赚50万的一点心得。
- 未命名
- 2020-08-04
- 247
前同事讲:
因为蚂蚁金服上市,整个杭州的房价又涨了一大截,去年在萧山2.8万/平买的房,现在涨到了3.3万,我这样算不算年入50万。
算!
掌柜酸了。
辛苦奋斗一年,仍然跟不上房价。
中国地产的泡沫上限究竟在哪里?
【一】
抖音上有个揭秘碧某园房子坑多的视频,火了。
说这个楼盘专门选择偏远地区建设,再把物业进行一个包装:提供一个五星级的物业管理,将低价的地卖出高价。
再到345计划(拿地之后3个月开盘、4个月资金回正、5个月资金再周转),工程分包,材料划水,业主维权等等问题。
但丝毫不影响碧某园的火爆程度:
通常是买价高于城市平均价,卖价低于市场价。
总之作品就一个概念:坑无数,让人不要买房。
但似乎现在所有地产公司都是这种模式。
这也不能买,那也不能买。
天天吵着房价必降,10年过去了,原本可以买得起一套房子的,如今的钱只能买个厕所。
如今的房子究竟该不该买?
【二】
一位北大教授写的《城市里的房子》,分析了目前中国房产的趋势,得出一个结论:
中国的房地产没有泡沫。
1.中国房价的增长极大原因是随着国民工资水平提升。
猪肉20年前3块一斤,20年后30块一斤。
房子本质意义上也是一件商品。
这20年随着地价、材料、工人工资、验收标准的水涨船高,自然也会长。
2.城镇化、农村全面脱贫政策扶持。
随着教育的提升、年轻一代的人都有了走出去的意识。
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外出打工,而不愿意务农。
经济一般的会努力在县城买房。
条件好点的会选择去省城买房。
有个概念叫资源倾斜:
大城市的教育、医疗、购物便利性都吸引着周边区县的人。
大V们的见识、经验、人脉都吸引着小白们。
有人、有资源、有好条件的地方机会更多。
都是一个道理。
3.买房的核心还是要看地段。
抛开城市规划去谈房价上涨还是下跌,没有任何意义。
举个例子:
因为疫情,武汉上半年房子挂出去卖的人多,房价跌了。
因为浙江抗疫效果好,选择移居的人多了,房价涨了。
有跌的地方,必然有涨的地方。
市场的总体的资金是恒定的,只是从一批人里转移到另一批人手里。
掌柜今年也入手了一套房,相对于去年,价格确实要低一点,但挣的不是市场差价,而是因为原房东资金周转急售。
一般城市的核心地段,因为本身的商业价值所在,困难是短暂的,很难出现大幅降价,该什么价还是什么价。
4.买房就像是炒股,但风险更低。
玩股票的要去看企业的运营报告,觉得企业有前景才会购入。
买房子的要去看城市的建设规划,觉得城市有未来才会入住。
都是一个道理。
社会在进步,科技在发展,城市肯定也是越来越好。
城市里的教育环境、医疗水平、工作岗位也会更多。
只要你所在城市在走上坡路,那么你的房子必然会越来越值钱。
股市有风险,生意有兴衰,房子不垮多少可以收回点成本。
房子是最稳定的投资。
【三】
罗振宇在《罗辑思维》,古典在《拆掉思维里的墙》里都曾劝年轻人不要买房。
于是很多媒体号也在呼吁,年轻人一定不要买房。
可多数人,有没有想过。
罗振宇、古典这群精英们,他们不买房的原因究竟是他们买不起还是他们资源丰富选择太多,买不买无所谓。
赚钱是小步快走。
【四】
想赚钱,没事就走出去看看。
到哪里去?
去看批发市场的商贩怎么赚钱的。
去看写字楼里的老板怎么赚钱的。
去看创业圈里的同行怎么赚钱的。
找一个你喜欢的城市,能接受的方式,落地生根。
买房、找工作、搞项目。
人都是懒的。
知道每个月要还房贷,便不会懒。
看到身边人比你过的好,便不会懒。
体验过城市中心的热闹,便不会懒。
赚钱了,就是买房。
买房就是为了有地方住,有被动收入,能节约时间搞项目。
其间大有深意,不多解释。
懂就懂了。
来源:摸鱼思维整理于老董博客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gdsit.com/post/490.html
上一篇:TikTok!还有第三条路
下一篇:抖音老照片修复赚钱小项目!
发表评论